首页

栖心之栈

时间:2025-05-25 23:28:08 作者:2025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湖北·荆州站)开赛 浏览量:46775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培育和壮大数字消费新场景,不仅是当前顺应数字化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的现实需要,更是未来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构建更加丰富多元、高效便捷的数字消费生态体系,是顺应时代变化、把握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

  “社交电商”将社交、娱乐等元素融入购物过程,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虚拟试衣间”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帮助消费者进行购物决策……当前,数字消费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在餐饮、出行、娱乐、教育、金融、健康等诸多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日益丰富的消费场景。此外,数字场景的不断涌现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创造了大量投资、创业与就业机会,促进了市场繁荣与产业创新。

  近期,国家密集发布关于“数字消费”的文件。从前不久发布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到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内容围绕“丰富消费场景,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等重点展开,凸显我国促进消费升级、持续扩大内需的信心和决心。

  培育和壮大数字消费新场景,不仅是当前顺应数字化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的现实需要,更是未来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数字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数字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各类企业积极更新管理流程和生产方式,推动相关产业和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从全球范围内看,新兴技术的快速迭代,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大规模研发和广泛应用,会越来越精准地描述消费者画像,不断刷新人们的消费认知和体验。换句话说,未来,AI为你创造的消费场景,或许比你自己的选择“更贴合”自己的认知。当然,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正是因为发明和使用新工具。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正是最新的“工具”。因此,培育和壮大数字消费新场景,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让其与实体经济充分融合,不断提升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

  不过,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在为经济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数据安全风险、隐私泄露等新的挑战。而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市场监管难度增加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构筑起保障“数字消费”安全的坚实防线。

  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构建更加丰富多元、高效便捷的数字消费生态体系,是顺应时代变化、把握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多地正加大投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提升算力供给、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做的,正是从创新数字消费场景这一重要环节入手,找准撬动数字消费动能的关键,持续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故事】新疆小伙为传统音乐“花样翻新”

马面裙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的平面裁剪法,面料的充分利用,以及化繁为简的制作工艺,都展现了我国古代“节物”“惜用”“慎术”的造物智慧;宽博、对称、中正、平直的结构,体现了古人立身处世的追求;而马面与褶裥的组合,彰显的是“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东方美。

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北京举行

上海3月24日电 (陈静 司春杰)新质生产力在多个领域深刻影响社会发展。连任新一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用生物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下称:市七医院)院长禹宝庆23日对记者表示:“医工交叉与医产融合是医学发展的新趋势,生物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疾病的治疗和患者康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涉嫌多项违法违规,证监会立案调查瑞丰达

当地时间3月16日,名为“盟军精神24”的演习在德国霍恩费尔斯美军训练基地继续进行。这次大规模演习由美国陆军主导,旨在加强北约和主要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战备状态。今年的演习参与者中有20%来自美国陆军,德国联邦国防军第41装甲掷弹兵旅是主要的参演部队。

吉林将迎暴雪冻雨考验:长春学生居家上课 多路列车停运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计民生。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持续加大对我国粮食领域渗透力度,窃取我国核心科研情报,对我国水稻种业核心竞争力与粮食安全造成显著危害。针对这一突出情况,国家安全机关主动出击,2022至2023年集中破获系列间谍窃密案件,依法调查审查涉案人员近百名、查处重点涉案企业11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吉林省多部门集中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到1956年底,新中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始终秉持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慎重缓进”原则,条件不成熟,不进行改革;一个条件成熟了,其他条件不成熟,也不进行重大的改革。在这种思路下,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有藏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推进社会改革,并于1958年基本完成,最广大人民翻身得解放,最终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社会经济也迅速得到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